第(3/3)页 夏竦已告知这些人,他死也要死在枢密院的官署内,死在为朝廷写奏疏的过程中。 为了博良臣之名,他也是拼了。 片刻后。 夏竦放下狼毫笔,朝着身边人道:“咳咳……咳咳……在我身死后,立马将此奏疏送给官家。” 其子夏安期正要接过此份奏疏。 夏竦却没有松手,两只眼睛直直地望着奏疏。 在停顿了数息后。 “噗嗤!” 一道鲜血喷出,飞溅在奏疏上。 而后。 夏竦看向沾着鲜血的奏疏,脸上露出一抹笑容。 其脑海一歪,闭上了眼睛。 一旁的御医,查看了一番夏竦的鼻息,无奈摇头道:“夏枢相,薨了!” 这是夏竦早就为自己安排好的死法。 死在枢密院官衙的案头,献上最后一份带着鲜血的奏疏。 这种死法。 他是大宋朝头一个。 因平生名声太坏,他迫切地想要得到“文正”之名。 这是他最后的执念,也是最后一次谋划。 “爹!爹!” “夏公!枢相!” …… 一时间,屋内哭声震天。 紧接着。 夏安期将夏竦的死讯告知了外面一直守着的内侍,并将其父最后一份奏疏也交给了内侍。 …… 两刻钟后,垂拱殿内。 赵祯得知了夏竦的死讯。 他甚是伤感,当即宣布,从明日起,辍朝三日,而他也将在宫中为夏竦穿丧服举哀。 随后,赵祯打开了带着夏竦血迹的最后一份奏疏。 此奏疏名为:《论朝政三思疏》。 夏竦提出了他的三项顾虑。 其一,当下朝堂众相公皆推举武人任军中正职,为将为帅,此风一起,日后朝堂恐陷于文武之争,他希望官家提前预防,以稳朝堂。 其二,他认为台谏势大,已到了不得不削弱的程度。唐介、苏良、欧阳修、范镇等人如同一人,对皇权、相权都产生了威胁,他建议,外放部分台谏官,使得台谏莫成一势。 其三,变法司倚仗皇权,权势已逾两府。他建议,可渐渐卸变法司之权,以免使得变法司独大,操控朝政。 从赵祯的角度来看,这“三思”皆是苦口婆心之良言,确实值得深思。 赵祯心中甚是感动,当即赐夏竦太师衔。 而后任命其子夏安期为经筵官侍读,以彰显朝廷对夏竦的厚待。 当晚。 夏竦之死,便传到了汴京百官的耳中。 官员们各有感概。 有人喜,有人悲,有人拍手称快,也有人因失去靠山而痛哭流涕。 苏良听到夏竦的死讯,不由得长叹一口气,道:“唉!夏枢相实有宰相之才,可惜大多才能都用错了地方。” 欧阳修则是站在庭院内,喃喃道:“守道兄,恶人已去,实乃大宋之幸,全宋变法将会愈加顺利,你可以安息了!” (本章完)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