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人群中那些只想着谋求自身利益的读书人,都乖乖闭上了嘴巴。 一时间,问询者无数。 本应是剑拔弩张的论辩场景,却和谐得如同私塾里的师生对谈。 第二日。 对谈依旧,和谐依旧。 在苏良的建议下,富弼、范仲淹、王尧臣三位相公也来了。 场面愈加热烈与和谐。 许多未曾经历过世俗险恶的年轻读书人,对未来充满了向往。 所关注的。 都是如何能使得大宋变得更好,如何能帮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。 苏良等人如同看到了十七八岁时的自己。 非常喜欢与他们畅聊,也从这些年轻人的身上吸取到了许多养分。 …… 午后,垂拱殿。 当赵祯听闻到国子监前发生的事情后,不由得乐了。 “朕本以为双方定会吵起来,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动乱,便暗中派禁军保护他们,哪曾想竟然聊得其乐融融,氛围越来越好!” 赵祯面色愉悦,喃喃道:“官民对谈这种形式不错,朕应该在地方上也施行起来,让官员们走进百姓心里,如此一来,才能更加迅捷地解决问题。” 要知。 即使是一些县官都不敢与百姓面对面对谈,不敢正面回答百姓提出的问题。 朝廷若推行这种方式,定然能揭露出诸多问题。 …… 很快。 变法司颁行的科举改制之策,便传到了各个地方的读书人耳中。 最开始,地方上的书生与汴京城的书生士子一样,无比愤怒,非常排斥,认为朝廷是要砸了他们的饭碗。 但在三五日间。 欧阳修、苏良、王安石等人在国子监的言论也通过小报传到了他们的面前。 很多年轻书生渐渐明白了朝廷的用意。 反对者一下子减少了许多。 这些消息都逐渐汇总到了变法司。 苏良等人都甚是兴奋,改革吏治、去除冗官的第一步终于走出来了。 …… 又一日,变法司内。 富弼、曾公亮、范仲淹、王尧臣、梁适、苏良、王安石、司马光八人聚在一起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