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03章 振聋发聩 九死无悔-《混战浮生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荣亲王点点头,回头吩咐“录名之后,量才使用。”自有小校领二人出来。内务府的执事简单登记了姓名,拿出荣亲王的令碟一张,吩咐二人几日后去东洋衙门听差。

    回转至驰道之上,俩人对视一下,长叹一声。走到八里桥桥头,果然一间茶馆,高挑的幌子,两人在外边茶棚找了一有阳光的桌子,要了四样点心,一壶青山绿水,等袁绍。

    未过多久,袁绍来了。

    拱手寒暄之后,分开落座。

    初次见面,不免介绍一下。兄弟二人听闻袁绍在东洋衙门奏办处任职,眉毛上挑,巧了。

    “荣亲王素有爱才之名,但一般不会留用。因为在荣亲王府上,无法出头,所以经常举荐至各个衙门。我们东洋衙门,今年就收了十几个。但能拿到令碟的,你们兄弟算是近些年头一份。大多过来的,都是拿的荣亲王名刺。荣亲王名刺发的太广,本身就有三种,平纸的,实际上是荣亲王府假借亲王名义发的,市价大概五百两,能弄个从九品,符纸的,代表荣亲王听过名字,这种大概三千两,能弄个从八品或者九品肥差;符版的,一般都是荣亲王见过一眼的,都不会太差,号称一千两,但是很少有人敢拿,因为荣亲王看着不顺眼,可能会批一个永不录用,一辈子就废了。拿到令碟的,据说是荣亲王亲自考校过的,各衙门给面子,一般会安排七品以上,不过几年都不会出一个。所以问题是,你兄弟二人究竟有什么能力,毕竟七品也分好坏。比如通海河汛丁,总管也算七品,但是一旦守汛,官丁不得下大坝,守住了,毫无功劳,一处决口,杀头问罪。”

    李铁牛兄弟听完之后,就开始琢磨,自己究竟有什么特长,可以值一个七品。想了半天,兄弟俩愁眉苦脸,好像自己没什么过人之处。

    袁奏凯看着二人有点愁眉苦脸,略一想,就知道二人想歪了“我朝体制,正官各有定例,那是因官选人,一个都多不了的,而开府衙门不同,可以因人设官,多少随意,不用报备。两边考校方法也大有不同。虽不乏从正官转府官,府官转正官,甚至各开府之间官员互转,但大体有一点是不同的。正官效忠的整个朝廷,而府官的老板是开府官员。前朝高太尉,最早是某亲王小厮,被该王推荐至南洋衙门任职,南洋衙门给设了一闲差事,蹴鞠协会委办,然而自其上任,二十年六冠,因其功劳,转任礼部少卿,最终官至太尉。所以专长的事情,慢慢考虑即好,确有很多人,专长不显,此事可从长计议。”

    看着兄弟二人还是没有想出来有什么特长,显得有点焦急,袁奏凯倒也看得开,果真养气功夫还不够啊——虽说按照这哥俩的年纪,有这份镇静已经颇为不错。

    又闲聊了些时政,两边告辞分开。

    第二日,兄弟二人拿着荣亲王令碟,到了东洋衙门,接待他们的正式奏办处的袁奏凯。令碟递进去,没多会,有人回来,和袁奏凯耳语几句。袁奏凯眼睛一亮,原来这样啊。

    袁奏凯拉着二人走进另外一间屋子,对二人说:“大人昨日已随亲王见过二位,今日就不见了。大人吩咐下来,给二位从六品军机参赞衔,暂时先做一件事情。”

    这一交代就交代到接近中午。出了东洋衙门,哥俩回到客栈,按照上午的安排,寻了一处地方,住了下来——不用付钱,地方是袁奏凯从一个袋子里随机抽的,钱早就由东洋衙门付过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