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二十万大军人吃马嚼,得多少人从后方将这些粮草源源不断的运送至前线? 故而,古代大军动辄号称五十万、八十万、百万大军,其实真正能够参与作战的不过泰半而已。 其中至少有将近一半,都是支持这些参战部队进行作战的民夫而已。 否则,前线几十万大军难道自己运粮,或者喝西北风么? 而战线拉的越长,对于后勤的压力自然也就越大,并且更可怕的是,运粮的民夫也是人不是机器,他们在漫长的运粮途中,人马也都是要吃喝拉撒的。 故而,十石粮秣从后方出发,待运到前线战场时,很可能就只剩下五石乃至于两三石。 正是因为交通运输的不便以及运输器械的落后,使得古代行军打仗的粮草问题极为重要,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费尽心机,想要截断对方粮道了。 除此之外,这些民夫除了运送辎重粮秣之外,还要在大军扎营时伐木垒营,生火做饭,甚至于在攻城时制作攻城器械。 故而,凡大军出征,则必定会有大量的民夫随军而行,负责供养整支大军。 所派遣的军队越多,相对应所需要的民夫自然也就更多。 如此一来,二十万大军配合十万民夫,整整三十万张嘴还不算战马,这些人每天在前线所消耗的粮秣都堪称天文数字,对于后勤压力来说已然非常之大! 再加上敌国境内长途奔袭,这几乎要整死后勤部队,必须得依赖于以战养战才可。 故而,诸葛暗才会决定将三十万大军,直接缩减至二十万之众。 否则三十万大军,至少得十五至二十万民夫配合出征,如此兴师动众近五十万人远赴出征,恐怕还不等打到大骊国都城下,北征大军自己就已经因为缺粮少粮而垮下了。 对于这等道理,赵政自然也能够听懂明白,于是也当即颔首,认可了诸葛军师所言二十万大军出征一事。 “不过我军兵力虽寡,却胜在出奇制胜!此战,又并非攻城夺地之战,而是在解围大行的同时,尽最大可能损伤大骊国力!” 言及此处,军师诸葛暗拂须而笑,却又再一次献策而道。 “故而我军除过威逼大骊国都之外,还有另外一计……或可出其不意,一战功成!” 赵政闻言顿时大喜,登时连忙而道。 “哦?军师还有妙策?!” …… “自古千年大才,当世罕出也。 凡魏鞅、诸葛暗,皆为不世奇才也! 如此大才,竞相为秦王所愚,以至助暴为虐,祸及九州,生灵涂炭矣! 惜哉!此不为天道崩殂,伦礼尽丧,九州蒙尘之至暗之世乎?” ——《骊书》·范建(原大骊王朝太史令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