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五帝-《诸天武道纵横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随后女娃带着竹语、石中离开蓬莱岛?    往洪荒大陆而去。

    此时黄帝已证道人皇,祭拜过天地,在三清见证下,由伏羲、神农亲自前来载着黄帝离开,前往火云洞隐居。此时人族共主,却是颛顼。

    颛顼者,乃是轩辕黄帝之孙,昌意之子者也,生于若水,居于穷桑,其母名曰女枢,于二十年前夜晚,北斗瑶光星光大作,落入了腹中,遂感而有孕,生下颛顼,封于高阳,是以又谓为高阳氏也。

    颛顼自作了人族之主后,雄心勃勃,定婚姻,制嫁娶,分男女之别,定长幼之序,自此男尊女卑之始也。

    时九黎族残余人族迁至北方与南方,早已安居定户,却是仍盛行巫术,族人信奉巫族,不拜天地,不礼三清,只尊十二祖巫,便是连附近的一些人族受其影响,亦跟着祭奠十二祖巫,大有蔓延开来之势。

    颛顼大怒,如今人族虽然一统,却仍有东边的夷族心怀叵测,其战力强大,便是他亦要谨慎地处理如今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未料九黎余族仍然在南方和北方兴风作乱,遂尽起大军,先伐南方九黎余族,一路上势如破竹,挡着披靡,不久之后又将九黎族平定,只余了少数的族人溃逃到南之处的蛮荒之地。

    颛顼携着大胜之威,大军又北上再次平定了北方的九黎余族,只余了少数逃往北的草原之地如此大胜之后,颛顼将那些九黎族俘虏吸收进了有熊族,强令举国祭祀三清神像,参玄修道。

    一日,颛顼正在处理政务,忽然接到大臣来报,言东边夷族作乱,其势凶猛,难以阻挡

    颛顼闻言大惊,心中忧虑不已如今刚征讨了九黎族归来,大军尚未恢复元气,夷族趁机作乱,可见其筹谋已久只是却当如何?

    颛顼紧急率领大军前往前线,与夷族遥遥对峙着,望着三里外旌旗招展,士气如虹的夷族大军,颛顼心头一沉,看这气势,虽未必比得上当年的九黎族大军,可却胜过了如今的有熊族大军了原来人族经过百年的安逸生活,却是于兵事上懈怠了,此时的有熊族大军亦远远比不过当年的那支雄狮劲旅。

    颛顼历经三十万年,方才平定夷族,随着夷族的归服,颛顼所领的疆土已然大,动静之物,天小之神,日月所照,莫不砥属其为人静渊以有谋,疏通而知事,养材以任地,载时以象天,依鬼神以制义,治气以教化,挈诚以祭祀是以百姓人人敬服。

    颛顼证道后,则是帝喾,帝喾即位后,以木德为帝,以亳为都城。帝喾明察秋毫,顺从民意,为老百姓着想,仁威兼施,提升自我,使天下人民信服。后订立节气,改善人民生活质量,深受百姓爱戴。

    帝喾证道之际,指定尧为人族共主,尧测定推求历法,制定四时成岁,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。测定出了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。尧设置谏言之鼓,让天下百姓尽其言;立诽谤之木,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。帝尧德高望重,人民倾心于帝尧。帝尧最终证得火德帝王。

    帝喾证道百万年后,有公孙轩辕后裔‘舜’为人族共主,因姚墟之生而姓姚,因妫水之居而姓妫,其建都于蒲阪,虞舜为人处世、治国理政,皆以德为先导,以和谐为依归,一生追求和合、和平、和谐,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。

    可是五帝最后一帝的‘大禹’,却是人族动荡,天下洪水泛滥,大禹的父亲‘鲧’奉命治水,见天下洪水肆虐,鲧治水求于百神,但是不见有大贤出谋划策,找出治水良方。后来鲧得仙人指引,前往天庭求援,被玉帝赐予九天息壤。九天息壤乃先天灵物,小时只有颗粒大,遇水而涨,可化为泰山之大。

    鲧得了九天息壤,大为欣喜,回到洪荒大陆,以为治水可以成功了。可惜鲧只知道堵,无数黄色息壤颗粒铺开,千丈高卑迭起挡住了这面的洪水,却又让那方遭殃四处拆东墙补西墙,结果满目疮瘾,一事无成。最后鲧被愤怒的人族杀死在羽山,尸体抛入洪水之中。

    而鲧的儿子大禹却是习武天才,仅仅三十岁就习得一身好武艺,比之天上神仙也丝毫不差。而且大禹在三十岁的时候,前往首阳山听道,却是得到老子的青睐,被老子收为弟子,赐予了先天灵宝‘开山斧’,此斧遇山而开,端是厉害无比。大禹跟随老子修道三千年,回到人族,结果得知自己的父亲因治水无功而被百姓们愤怒杀死。

    大禹深以为耻,发誓一定要治理好这洪水,于是大禹继承父业,开始了治水大业。大禹治水,反思其父经验教训,顿悟水无常势,不能堵,只能疏可是要做到这些,需要确切的河道分布图,以此来判断如何来改造河道让河流改道,从此不再溢出岸堤为祸,只是人力有限,大禹唯恐穷尽一生,而不能完成大业,落得与其父鲧一个下场。

    可就算如此,大禹也依旧亲率部落之民投身于治水大业,有河神要阻碍大禹治水,与大禹争斗,最后却被大禹一斧劈死。部众之民见大禹如此神威,纷纷信服大禹,大禹在河神神邸找到了一图,却是记载着水域分布,大禹大为欣喜,知晓这里面记载的东西有多么宝贵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