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章 投资见利-《五代官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少爷,今天十锅怕是不够,要不我去客栈吩咐一声,让他们再煮上十锅。”

    郑贵满脸的兴奋,也没有看出郑斌脸上有什么不对来。

    “让何四去吩咐孙有海。”郑斌支派走了何四,脸上更是不悦,“贵叔,刚才你在里头瞎嚷嚷啥?什么叫‘郑少爷说’、‘别为难郭大人’?”

    “这这……少爷,我也没说啥啊!”郑贵有点犯糊涂,他觉得这话用来劝戒人已经够语重心长了,怎么少爷还不满意,“事儿不就是这个事儿嘛。”

    “事儿是这个事儿也不能这么说。”郑斌瞪了郑贵一眼,老东西不开窍,白吃这么多年大米饭了,真不知道当年是怎么当上大管家的,要不是看在没见过面的老爹老娘面上,老子非得一个大脚把你开出去直接射网,“你吩咐人回去把节度使行军司马的旗帜打出来,就和其他粥棚一样以郭将军的名义施粥,另外刚才那些话不许再说,要说就说‘节度使郭荣将军施粥济民,责成记名行军司马经办’。就这么说,不许再提我的名字。”

    “诶。”

    郑贵暗暗叹了口气,少爷这话说的太绕脖子,他一时半会儿还消化不了,不过意思他还是明白的,少爷是要把这个好名声推给柴荣,这事真是……本来其他粥棚施粥也是少爷经管,现在自家私人粥棚也挂上了柴荣的名号,少爷他岂不是白花钱,却一点好名都落不下了嘛。

    有了郑斌的面授机宜,郑贵说话小心了很多,于是才不到一个时辰的“郑文斌少爷施粥”很快就变成了“郭荣将军施粥济民”,并且在饥民甚至邺城百姓中传开了。

    既然说出了“记名行军司马经办”的话,郑斌便不能不亲自出面,一边安排郑贵调度粮食,一边在饥民中费尽口舌的劝说。如此一来,郑斌的名声不但没有被湮没,反倒与柴荣一起水涨船高了。

    官方行为的作用确实比民间私人行为要大的多,“郭将军平定邺城先救民”的美名顿时传得沸沸扬扬,多少算是给柴荣未来登上皇位增加了些分数。饥民们见新任节度使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,心里的疑虑便渐渐消散了,几天下来已有大半返回了家乡。看着饥民渐少,郑斌除了替柴荣高兴以外,也因为自己能少出点粮食,不再那么心疼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