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章逆行(12)【求推荐】-《快穿反派话不多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他不懂政事,也不想干预政事,所以他下了朝就回了自己的宫殿。

    “您要改营兵制?”赵远芳边走边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不觉得应该改吗?”

    赵远芳抬头看了一眼悠悠然飘荡的白云,低下头踢了踢石子道:“应该改。可是太仓促,朝臣们接受不了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宜早不宜迟,陛下该有决断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……”

    苏殷停下脚步,手指拂过栏杆道:“没有可是。陛下放心去做就是,哪怕有罪责,臣一人尽可承担。”

    “承担?”赵远芳抬头看着苏殷,握了握拳头。

    “你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苏殷微笑道:“陛下熟读史书吧?”

    赵远芳吸了一口气,转身离开。

    她知道那人的意思,史书对这段历史不会轻轻放下。

    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,都需要一个承担全部罪责的人。

    就像妺喜,就像妲己,就像杨贵妃。

    可是,她们又有什么错?

    商纣王尚且知道是“天要亡我”,可是世人是怎么说的?

    妲己魅惑君王,扰乱朝纲。

    谁也没有考虑过,她是否有那样的能力。

    盛世需要美人来证明,乱世需要美人来背负。

    但是她们,都是没有好名声的。

    她明白,常贤君的意思是,他愿意作为那个承担所有罪名的人。

    史书如何写,世人如何谩骂,他都不在乎,他只是想要改变这个气数将尽的国家。

    赵远芳突然觉得有些呼吸不过来,她不知道那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在想着什么。

    熟读史书……

    根据演义的描写,似乎商朝的灭亡都要归咎于苏妲己身上,如果不是她迷惑纣王,他怎么会废弃朝纲、任人乱政呢?

    很多王朝灭亡的时候都会出现几个祸国殃民的妖女,华夏历史上古代的夏、商、周三代还不都是如此!都是用美色诱惑帝王,玩弄权力,最后令好端端的一个国家灭亡。

    事实上,这类女子多是被冤枉的。商纣王的妲己就是其中一个。

    殷商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强盛的时期,其疆域广袤,经济发达,国力强盛,但是到了纣王时,却被周所灭,其根源何在?

    这段历史距她生活的21世纪已有3000多年,史书记载模糊。

    细考一些相关的野史、笔记,可以发现,这其中的缘由,隐秘极多,而殷商被周取代也绝非仅因一个女子的妖颜惑主所致。

    国家灭亡,责任应首推国君治国不力。事实上,当时的商朝,内外矛盾重重,长期征战,民疲国乏,再加上纣王穷奢极欲,诸侯国日渐强大,这一切都决定了它的灭亡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周文王和周武王立誓要灭商,也不像演义里说的是替天行道,顺应天时,还是基于政治发展和私人的仇恨的原因,所以丑化妲己只是一种政治手段和措施。

    周人夺了纣王的江山,很不放心周朝遗民,难保这些商朝遗民不会怀念纣王而起来造反,于是就开始大肆造谣给纣王抹黑。

    周代的文献,根本没有酒池肉林的故事,甚至到了春秋时期,史书都没有任何记载。

    战国末期,韩非子突然很生动地描述起来:“居五车,纣为肉圃,设炮烙、登糟丘,临酒池,纣遂以忘。”

    真不到他是那里看的,还是为了具体事情编凑的。

    到了西汉,司马迁在韩非子“酒池肉林”基础上又加上了“男女裸奔期间”。刘向也把纣王鹿台面积升级为“大三里,高千尺”,显得更为奢侈。

    并且详细设计了炮烙的图纸,还让妲己坐在嘉宾席上旁观,一有罪犯掉到火炭里,就鼓掌而笑。

    到了接下来的东汉,纣王可描述的罪行不多了,只好把酒池的面积扩大到可以行舟,牛饮着达到三千人。

    晋朝的皇甫谧把鹿台的面积,又提高了十倍,达到高千丈的地步。

    赵远芳很熟悉这段周朝的历史,倒不是因为她有多同情妲己,而是她的专业就是历史学。

    她的老师是主要早就周朝历史的,所以她也对周朝的历史多有了解。

    对比后世出现的各种史料,她和老师都专门研究过这一段历史。

    殷商亡了江山,是因为必然,而不是因为一个被当成礼物呈上去的女子。

    赵远芳苦笑,常青是把自己放在了妲己的位置上。

    主动去承担所有的罪责。

    哪怕,都是些无稽之谈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看着赵远芳离去的背影,苏殷自嘲的笑笑,抬脚向自己的宫殿走去。

    他不会让史书随意书写自己的,因为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。

    该他的少不了一分一毫,不该他的罪名,也别想扣到他头上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